在经历了3个月的漫长录制后,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(以下简称《姐姐》)终于在昨天迎来了成团之夜。
场内,杨澜混搭黄晓明上阵主持,李宇春热辣开场,见证成团;场外,17位男星助阵,引发热议。《姐姐》从来不缺少话题。
截至比赛结束,《姐姐》累计播放量达到48.39亿,#乘风破浪的姐姐#话题阅读量达到443亿,讨论量超2000万。
以宁静的“我还用介绍我自己?”开播,到宁静的“我拿第一,但不想成团”收官,这个夏天《姐姐》究竟给观众留下了些什么?
三十而骊与女性友谊
不可否认,很多人最初关注到《姐姐》,就是奔着看30岁+女明星互相扯头花去的。
从节目开播前成团见证人黄晓明,连更30条应援微博,被称为“端水”大师,到姐姐们前期采访生怼导演组,再到丁当发小作文开撕杜华……在《姐姐》开播的前期,故事的走向看上去是十分符合观众们的心理预期的。
然而,谁也没想到,这样一个看起来在“危险边缘”反复试探的综艺,最终开出的却是一朵女性友谊之花。
友情的最初,可能是因为青春不长,皱纹在长。作为30+的女艺人,不论成就如何,其实她们都有着相同的生存困境。
与一般的选秀类节目类似,《姐姐》的节目形式也是由台前的演出与台下的训练日常组成的。但与其他选秀类节目不同的是,姐姐们的日常不只是满足观众们的窥探欲,而是映射着不同的社会议题。
金沙带秤上桌吃饭,郑希怡不敢吃火锅,这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对女性、女艺人严苛的外貌要求;蓝盈莹“满满正能量”的生活理念被网友不断诟病,是对女性力量的刻板偏见。宁静平时怼人最狠,但到了正式考核也有着海陆一样的不自信,多少有些“外强中干”,跨界转型要面临的压力女强人也不例外。
社会的压力、严苛的赛制都是姐姐们面对的外部压力,但是仿佛遵循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,外部压力的增强,反而增加了姐姐们的凝聚力。
黄龄和蓝盈莹的相互调侃消解压力,伊能静和黄圣依面对舆论相互安慰,宁静在队友的帮助下恢复自信最终成团……这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情和对彼此处境的体会。
也正是因为姐姐们在台下的不易,所以台上拼尽全力才显得格外动人。
成团之夜节目还邀请到了冲上云霄的“硬核奶奶”苗晓红、护目镜女孩朱海秀、海上女司机徐玲、扶贫新力量邹玖霖、抗洪娘子军甘荣、英雄乘务长毕楠、高铁设计“大脑”高楠、“人鱼守护者”王淼,以及中国女排的女将们。她们不是女艺人,却都有着自己人生与魅力。
“30+”女性该是什么样子?《姐姐》用超过3个月的时间,告诉你答案是各种各样。对于观众来说,看完《姐姐》能稍微减轻一些30岁焦虑,那么这个节目就是值得的。
我拿第一,但是不想成团
作为一个早就设定好目的地的节目,《姐姐》已经完成了展现女性魅力的初衷,那么成不成团还重要吗?
成团夜现场,票选第一名的宁静站在舞台上说:“我拿了第一名,但是不想成团。”在选秀类节目中,也就只有《姐姐》的选手敢这样发言。为什么?因为成团,从来不是姐姐们的目标。
姐姐们为什么来参加节目?原因大概有三种。
第一类,“姐只是来玩的”。以宁静为首,这一类姐姐在事业上大多已经有所成就,参加节目更多的是体验一下近两年格外火热的女团选秀生活。唱歌、跳舞、打投对她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事物,在节目中有了新的体验与认知,玩得开心,基本上目的就达到了。
从最初的轻微抗拒,到后来的乐在其中,宁静不仅完成了从女演员到唱跳歌手的转型,还收获了女性之间的友谊。对于她来说,这趟值了。
第二类,“姐是来赚通告费的”。与“宁静派”不同,这一类姐姐相对知名度不高,才艺并不突出,当然也想乘风破浪,但节目对于她们的意义其实是在于增加曝光,获得更多工作机会。
这一类的大部分人在前几期的淘汰赛已经离场,完成了任务。能成团当然更好,不能“出道”也并没有什么遗憾。就像郑希怡说的“以前没有人知道我,在这个舞台,会有人在台下喊我的名字。”
第三类,是节目中的主力军——话题输出者。她们是舆论的中心,是话题的焦点,是观众们期待中“扯头花”的主力军。她们为什么来参加节目?一方面,借着节目的热度,可以让自身的事业更上一层楼。另一方面,想要重整人设,没有什么比真人秀更方便。
张雨绮从观众认知中的“世上第一冷都女”变成了“傻大姐”。张萌也摆脱了女演员的标签,以“制片人”出圈。以她们的事业成就来说,成团并不是必选项,出“戏”才是硬道理。而从节目开播以来,热度不断的话题,很明显已经让她们超额完成了“任务”。
姐姐得到了流量,节目收获了热度,观众看了场好戏,三方共赢,成团已经不再重要。归根到底,《姐姐》不是女团竞技真人秀,而是特定时期,特定话题下,一场完成度极高的营销秀。
姐姐乘风破浪,芒果重新起航
众所周知,《姐姐》的播出,将芒果超媒送上了千亿市值的宝座。
依托于湖南广电的天然资源,芒果超媒从节目研发、内容评估、创意制作、采购发行等全流程,都拥有着成熟的内容自制体系。
与此同时,芒果超媒与湖南卫视紧密连接,以公司制的管理模式,采用工作室制度完成节目制作。一方面,将庞大的制作体系拆分成独立工作室,为集团实现了减负,将内容细分更利于精品化制作。另一方面,用公司制的管理模式,实现工作室的连接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制播分离带来的空心化现象。
这样的生产模式,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。以综艺市场为例,从去年开始,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芒果系综艺,多达十几部。特殊的生产模式,让这些节目各有侧重,又气质相同,靠规模化效应,掀起了一场芒果系综艺的热潮。
而除了与湖南卫视紧密合作之外,今年芒果TV与湖南广电的地面平台同样在逐渐加紧联系。除了在湖南娱乐提前十分钟播出后,在网络上线的《姐姐》,凭借谭松韵和张新成CP火爆的慢综艺《奇妙小森林》同样在湖南娱乐播出,在线上爆红。
2020年的疫情,让全球的影视娱乐行业陷入寒冬,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芒果超媒仍然在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实现了业绩增长态势,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.27亿元,同比增长9.74%。
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《下一站幸福》《以家人之名》,曾经乘风破浪的电视湘军在国内流媒体的战场继续一步步挺进。
【文/久酒】
The End
责编丨许心强 主编丨杨文山 监制丨李星文
留
步